查看原文
其他

追思丨杨之光:“我一生就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2008年,杨之光在家中,黄伟哲摄



2011年8月18日杨之光家,左为鸥洋老师,黄伟哲摄



杨之光(1930—2016),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又名焘甫,原籍广东揭西,1930年生于上海。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1948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学画。195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名师指导。195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副院长等。2010年荣获广东文艺最高荣誉奖——“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2012年荣获中国美术最高奖“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四年前(2012年)的今天,我坐在电脑前,地毯式轰炸般搜集着各个网站关于杨之光先生的信息,为将要去采访这位自己崇拜已久的老艺术家而兴奋不已。

四年后(2016年)的今天,我再次找出这份采访提纲。我看到自己在采访笔记的第一行写着:5月17日凌晨0点58分,毫无征兆地大雨滂沱。明天一早将要去采访大名鼎鼎的画家杨之光老师,整理着采访提纲,一遍又一遍,不敢睡去。

头天晚上大雨倾盆,第二天却依旧艳阳高照。虽然刚下过雨,但五月的广州热起来,也能把人热个够呛。

刚进到屋子里,杨之光先生就招呼我说:“你坐这吧,这比较凉快。”当时他拄着一根拐杖,走路已经不是很利索,他说他脊椎不好,久坐、久站都不舒服。然后坐到了我对面一把事先摆放好的凳子上,他说:“我就坐这,等会我坐累了可能得站起来,你就采访你的,别介意。记得那天他穿了一件军绿色的衬衫,显得稳重而肃穆,脸上带着和善的笑容。


2008年,杨之光家里一角,黄伟哲摄


那时候他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停笔三年了,但家里的书画室还一直保留着,纵使案台上堆积了再多的东西,也一直留着一块空地、铺着一张宣纸,如同一种仪式般的存在。

杨之光从五六岁就开始画画。那时候,他在上海读小学,一次课间,同学们都在玩耍、调皮,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匹大马。刚画好,老师来了,这个五岁的小朋友站在黑板前吓得不知所措,但老师非但没有责骂,反而夸奖他说:“画得不错。”

因为老师的鼓励,这匹马,成了杨之光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3年,杨之光艺术中心一角,黄伟哲摄


20年后,杨之光师从高剑父,并接受过众多名家的指导,其中就有以画奔马享名于世的徐悲鸿。

如今,他早已获得“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广州市政府在新建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内设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人物速写技法方面具有开创性贡献。

即便在这样的功成名就中,杨之光先生仍是一点也不摆架子。

他说,他曾经也是记者,和我同行。“五十年代,我做速记记者。那时每到有舞台演出的时候,报社就会留出最好的票给我,我就坐在台下,不断地观察、画画。我对舞蹈的研究就是在那个时候。经常会画到三更半夜,打个小手电筒,不停地画。”

他讲起自己年轻时爱好广泛,喜欢音乐、小提琴……为工会出节目,整个节目自编、自导、自演,最后还被评了优秀奖。说着,他就坐在我对面,唱起了当年演出的曲目。



2008年,杨之光家里一角,黄伟哲摄


回忆起这一幕幕,感觉那时坐在我对面的大师,更像是一位邻家爷爷。他没有用过多的言语去跟我讨论他那些早就售价千万元的作品,而是为着一张舞台演出时最好的票、一个工会的优秀奖而开心不已……

他甚至重新启用自己那张闲置已久的案台,写下“春华秋实”四个字送给我,对我说:“年轻人,未来很长,爱好要宽。多学点东西准没错。”

这四个字我一直珍藏着,这些年来,每当我想偷懒、松懈,总会因为想起这四个字,而感到无比地愧对这一份鼓励。

四年太长,过去的笔记本经历了几个雨季,再次翻开,已经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霉味。可是,四年又太短。

我看着这份采访提纲,仿佛还记得当初窗外肆无忌惮的大雨,和那个紧张兮兮的自己。然而,那位让我兴奋雀跃、为了采访他做了很久的功课、熬了很多个夜晚的老人已经去世了。



2010年11月20日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参观“当代岭南双年展”,黄伟哲摄


我再次去搜索他的信息,怀着另一种心情。

网络上还挂着大量他的作品,那些美丽的舞女、那些动人的笑容,依旧明艳而欢快,仿佛有生命在流动。

时过境迁,又是春华秋实。
(来源:2016年5月17日《羊城晚报》,作者:邓晓)



致敬逆行者:杨之光笔下的医务工作者

广大医务工作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疫情当前,他们不惧危险冲锋在抗疫第一线。今天,让我们走近杨之光历年创作的医护工作者,一起致敬最美逆行者。杨之光是当代杰出的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反映现实生活、弘扬“主旋律”、表现“重大题材”是其大部分代表性作品的共同宗旨。杨之光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作品,其中就包括反映时代的医务工作者题材作品。
我这一辈子都在找难题,每一张作品都在寻找闪光点。——杨之光


接生员纸本设色28.2cm×39.2cm1956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

女军医纸本76cm×58.5cm1962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空军军医李大德纸本设色60.4cm×48.3cm1964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

早上好(女护士吴美玉)纸本设色59.8cm×48cm1964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我一直关注现实题材,感情的根和艺术的触觉始终扎在祖国这一片热土之上,我的作品是与时代同步的。”——杨之光

夜深人静纸本设色89cm×69cm1974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护士邓燕明纸本设色50.6cm×40.8cm现代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爱伲族妇产科医生杰甄纸本设色62.3cm×44.4cm1978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藏医道吉才让纸本设色63cm×45.8cm1980年创作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杨之光的医护情结
杨之光的父亲杨妙成是一位医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蔡廷锴将军指挥的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任少将军医处长,参加了闻名中外的淞沪会战。奋战33天,他英勇抢救伤员,立下战功。后来在十九路军主要将领的资助下,他回到上海从事医务工作,先开诊所,后办“妙成医院”,并兼在各医学院校讲学。他医术精湛,对危急病者,无论贫富都设法抢救,并常以济人利物,被上海市百姓和各界人士称为“济世良医”。——摘自当代岭南文化名家《杨之光》
《致敬逆行者:杨之光笔下的医务工作者》信息来源:广州艺术博物院公众号,特此鸣谢!


2011年6月,杨之光在广东美术馆出席活动,黄伟哲摄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杨善深黄胄关良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卢沉于右任高永坚林散之李苦禅刘济荣吴作人赵兽王肇民贝聿铭庞薰琹赖少其赵无极刘文西•东山魁夷•黄云陈白一•蒋兆和潘天寿•钟增亚•林丰俗•关良•吴冠中•刘其敏叶绿野梵高•徐悲鸿秦咢生•麦华三•八大山人•商承祚•周思聪•莫奈•黎雄才•赵少昂•罗丹•马蒂斯•刘寿祥杨沙•启功詹鸿昌•姜今•王学仲•刘开渠•何绍甲
杨福音黎明陈炳佳林墉陈新华陈金章叶其嘉徐章林蓝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梁江何婉薇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吴山明司徒绵王琨刘巨德贾博鸿贾又福孙洪敏金城黄永玉陈衍宁杨佩璇韩书力王来文靳尚谊•毛焰•李劲堃•何家英•艾轩莫肇生•司徒立•方土•党禺邱大尉杨雪来•廖学军陈湘波刘春潮林峥明•侯一民•冯远•刘小东•郭子良•徐芒耀黄中羊•钟涵王季华于小冬潘鹤梁器奇•曾宪锦•刘国辉•许钦松梁世雄•冷军•石虎苏华•马顺先•黎柱成•何利荣•崔小冬郭润文•冯少协•周刚•杜滋龄•潘喜良•陈丹青•区广安•邱健彬•喻钰•庄粒•古锦其•施大畏•文祯非潘世勋黄唯理•唐晓丁松坚•吕建军•江沛扬•梁如洁•方晓龙涂国喜
1年1张,100年武汉
1年1张,100年天津
1年1张,100年陕西
有一個匠人叫仇英。
「大师」门采尔素描
埃德加•德加绘画全集
吕建军:画出了女人的魂
“中国画”的12个说不清楚
叶浅予丨丑极则美,由丑到美
用作品说话的时代正在来临
央美60幅最经典人体素描
俄罗斯油画人体艺术,美到极致
不是我乱涂乱画,是你看不懂而已
李苦禅:你们知道吗?速写本是最好的画谱
史上最全!安格尔绘画图集(150幅)
尼古拉•费欣经典全集(100幅)
麦华三:现代最有影响的书法理论家
搞艺术超赚钱?这是我听过最大的谎言!
看见席勒的线条,我总是不自觉的激动起来陈丹青以100幅《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2005年老饼茶(熟茶)100元/盒,点击购买在看的您正在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